作者 | 方歌
编辑 | 计然
霸王茶姬,最近可谓炙手可热。
在纳斯达克敲响钟声后,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便马不停蹄地任命原麦当劳中国CFO Eugene Lee担任亚太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。
在制霸国内市场之后,终于将野心放在了国际化的开疆扩土上,而且对标也十分明确——像麦当劳那样,成为一家全球茶饮巨头。
如果成功有段位,那霸王茶姬一定是王者。
回顾这个从云南走出来的地方茶饮,可以说,霸王茶姬是幸运的。
它在市场还有钱的时候,获得了一张巨额支票;它在急速扩张的时候,竞争者选择了蜗居家乡放弃全国市场的竞争;甚至在品牌形象越发模糊的节点,《浪姐》恰如其分地为它带来了合适的合作人选。
图源:@霸王茶姬CHAGEE
它的成功,除了幸运,还有它那独特的成功学——产品学茶颜悦色,包装学LV,logo学星巴克,品牌学喜茶,组织和IT学华为,门店标准化学海底捞,它还学喜茶卖果茶,学奈雪卖欧包。有些成功了,有些失败了。
也因此大部分人对霸王茶姬的感情都很复杂——嫌弃它的不体面,又羡慕它的成绩。
但有趣的是,似乎只有少部分人关注到了它对舆论场的控制。从24年末到25年初,霸王茶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翻车,却都几乎全身而退,很少有品牌能做到这件事。
只有矛,没有盾
地方茶饮想要出头并不简单。
去年,贵州文旅红火了一年。据统计,黄果树景区和荔波景区,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17亿元和232亿元。
有23年历史的贵州奶茶品牌“去茶山”也被这波热度“波及”——等待几百份订单,花费二十多元买一杯不到500ml的奶茶,成了贵州旅游的必须要干的事。
图源:小红书
与此同时,去茶山开始扩充实力。2024年6月,品牌上海首店开业。同年12月,去茶山在全国七座城市拥有50家门店。
但扩充的步伐仍然伴随着阵痛。一边,颇高的定价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,觉得“物不超所值”,品牌的评价正在下滑。另一边,品牌的”势力”还只集中在西南地区,影响力尚未破圈,云贵川开业店铺占全国总门店数量的五成以上。
没能从地方走出来的茶饮品牌更多。
河南濮阳的朴茶师就是其一。
五一返乡的李子无意中发现了这家店,并且将它评价为”最好喝的奶茶”,但截至目前,朴茶师在濮阳只有一家店铺,“没有资本的青睐,扩店几乎是无望的”。
对于这些品牌来说,霸王茶姬和张俊杰的成功就像是天方夜谭。
2017年,在云南昆明五一路上,霸王茶姬一号店正式开业。不过三年,四个合伙人就在“是走是停”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。
XVC出现得适逢其时,召开了一场“投决会”,决定帮张俊杰收购其他人手里的股份,还给了他一张超过1亿的支票,让这个彼时只有27岁的年轻人成为了霸王茶姬实控人。
“他太懂投资人想要什么了,他会把你想听到的点,全部主动送给你。”
“公众乐见于英雄的企业,张俊杰现在看来至少是枭雄。”
“资历平平,但身上有一般年轻创业者没有的特质,最大的优点是驾驭人。”
投资人口中的张俊杰,似乎也总带着奇幻色彩,做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决定。
左为张俊杰
2021年,正值疫情,线下餐饮的冰河期来到。拿到3亿融资的张俊杰开始逆行,迅速扩张门店。
“无论如何都要达到1000家。”
这是霸王茶姬2022年的目标。
张俊杰达成了自己的誓言。截至2022年底,霸王茶姬已经从西南走到了中东部,从地方茶饮走进一线城市,在江浙粤等近十个省份落地。
当然,为此,霸王茶姬付出了不少代价。迅速扩充期间,云广川的店铺销售额一度下滑,2021年,品牌GMV比上一年翻倍,亏损却超过了千万。张俊杰试图再次融资,结果是失败。
现在看来,这样的舍与得,似乎就是霸王茶姬走出地方的第二个节点——不惜一切代价地扩充指向了影响力的塑造。
换句话说,此时的霸王茶姬只有矛,没有盾。
彼时,茶颜悦色选择留在湖南,不走流量和产品兼得的路,员工“每天干11小时到手不到3000”的内部爆料让品牌形象一落千丈。
图源:微博weibo
霸王茶姬的扩张,让认知度获得了极速的上升。加上,消费者正好有对原叶鲜奶茶的诉求,疫情期间国潮热愈发强烈,霸王茶姬在消费者的认知里迅速占位,成为了处处都能喝到的原叶鲜奶茶。
认知影响了消费。2022年到2024年,霸王茶姬的总GMV从13亿元增长至295亿元,净收入从4.9亿元增长至124亿元。
霸王茶姬让XVC赚到了68亿元,地方茶饮也有神话。
成功学的力量
从一个流浪少年,到一个百亿市值的美股上市企业,霸王茶姬创始人的经历简直就是一个成功学典范。而这也是霸王茶姬的成功哲学。
2023年,霸王茶姬的招牌伯牙绝弦卖出了2.3亿杯。
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数字。
但成功的背后,霸王茶姬总是被诟病身上有太多人的影子。
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茶颜悦色。
二者的相似之处从国风奶茶的定位、原叶鲜奶茶的品类,到logo的设计、杯身的包装、产品的名字,以至于霸王茶姬的致敬,被质疑为“像素级模仿”。
这种声音在2023年底更甚。那时,霸王茶姬再度进军湖南,想要一雪前耻,可还是没能翻过茶颜悦色这道坎。就算选址在了五一广场国金街、梅溪湖等人流密集区的优质点位,店面规模优于茶颜悦色,但仍然门可罗雀。
事实上,这不仅因为茶颜悦色的本地文旅标签影响。还有口味、体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。
不止一位在湖南旅游过的消费者告诉「价值星球」,茶颜悦色确实比霸王茶姬好喝,也不太会出现喝后心悸的情况。在五一广场附近,有近30家茶颜悦色,“几乎每家都在排队,主题店也都有半数以上的人落坐”,不只是买奶茶,旗下的零食、甜品、罐装茶叶也都有人气。
当然也和创始人有关。一位茶颜员工曾透露,茶颜创始人吕良经常在研发部待到10点、11点。但张俊杰似乎更在意商业。就像他在面试时,比起岗位本身的职位,更在意用人对于组织运转、架构搭建、品牌规划的功能性和影响力。
这场尊严之战的落败,让霸王茶姬的“学人之道”再一次被关注。
产品学茶颜悦色,包装学LV,logo学星巴克,品牌学喜茶,组织和IT学华为,门店标准化学海底捞,这些是成功的。
当然也有例外,学喜茶卖果茶,学奈雪卖欧包,这些失败了。
为了学习,张俊杰付出了最高额的学费。比如,欧包战略亏损了百万,水果茶品类被一砍再砍。甚至为了挖角一位华为市场背景的从业者,张俊杰曾放言“你开个价,多少钱我都要买你”。
如今,霸王茶姬不再求新,一年上新不超过5款新品,靠供应链和标准化占据市场。原因在于,张俊杰对口味没那么挑剔,且认为不创新可以让利益最大化,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的优点。
霸王茶姬是商业思维的产物,是效率、利益、风口的结合,它追着前面的人跑,吸取一切成功学化为己用,再超过他们。从品牌成长上看,它或许不太体面,但从商业成果看,它确实道有所依。
直到现在,霸王茶姬仍然学无止尽。
在纳斯达克敲响钟声后,又迅速任命原麦当劳中国CFO Eugene Lee担任亚太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,再一次展露出走向国际的野心。
没人知道张俊杰为此交了多少学费,但都好奇这一次商业的复刻是否成功。
营销费翻了4倍,品牌形象却更模糊了
在营销上矮人一头。
过去提到霸王茶姬,似乎总会有类似的评价。但至少从2024年起,这不再成立。
据统计,2023年霸王茶姬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2.616亿元,占总净收入的5.6%。2024年,这个投入提升到了11.089亿元。
11亿元的天价营销费用在了哪里?
一个巨大的显性转变是代言人的投入。
2024年3月份起,霸王茶姬签约了翟潇闻、夏之光、唐九洲、毕雯珺等一系列控糖助力官。只不过,这些合作者们,或许是茶饮品牌中最常出事的人。翟潇闻曾经将品牌名错念成老对家茶颜悦色,夏之光说错品牌名和典故,kpop女团G-idle成员金米妮说自己最爱喝喜茶。
图源:微博weibo
真正的转折点,在奥运会。奥运前,霸王茶姬签下郑钦文、刘翔、汪顺、陈清晨、贾一凡、刘清漪、王瑞苗六位代言人。押宝郑钦文,被视作霸王茶姬近年来最明智的一次举动。出乎意料的夺冠和关注度,让霸王茶姬被带着飞升,在奥运期间营销热度一度超过伊利、蒙牛。
于是,尝到了甜头的霸王茶姬,开始了和她力量的深度融合。先是联合ELLE,发起「CHAGEE,GIRLS TOGETHER!」女性群像企划,又将提前押宝《封神2》中邓婵玉饰演者那尔那茜,在日常中也多次以该主题进行互动。
但品牌终究走到了流量和语境的平衡挣扎点,2025年3月,不知道是不是在女性代言人上迷失了选择,霸王茶姬官宣了王鹤棣为健康合作伙伴,虽然获得了流量支持,却让品牌形象模糊不清。
幸运的是,《乘风破浪2025》(浪姐6)播出后,网速颇快的霸王茶姬立马看到了和logo撞脸的张小婉,并迅速官宣与“小婉管乐”的合作,品牌形象得以维持。
图源:小红书
营销的成绩,也被具象化成了招股书中的四个第一。
现制茶饮品牌中社交影响力指数中排名第一、2024年千店规模鲜茶饮中小红书发文量、阅读量、总互动量第一、2024年抖音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率第一、2024年精品鲜茶饮微博热搜数第一。
但除此之外,霸王茶姬的营销还有隐性的一面。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舆论场的控制。
2024年以来,霸王茶姬的翻车并不稀奇。
最严重的三件事是,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将“春节”写作“Lunar New Year”(Lunar New Year为外国常用模糊文化归属的说法);另外被曝饮品中添加一款名叫“冰勃朗”的液体,成分与植脂末相似;以及在库迪官宣和《哪吒》的联名当天,还未出具具体合作内容就截胡热度。
但翻车,对于品牌的影响却并没有想象中大。可以说,大众对于霸王茶姬的赛博淡忘效率太高了。
在社交平台上,博主aris就曾经解释过霸王茶姬舆论场的不自然。她发布过多篇霸王茶姬使用咖奶的笔记,“留言几乎都是统一的话术,笑死xxx,然后开始输出。相同的IP地址,都来自云南。话术也相同。”
不管是品牌粉丝讨论出品质量、加盟商分享创业感想还是消费者吐槽服务体验,一旦出现负面,霸王茶姬的“粉丝们”,总是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、智能回复。“总之只要说不好喝,肯定会有人来。”一位博主曾直言对品牌危机处理的无奈。
或许,这才是2024年最该被讨论的AI案例。
霸王茶姬对舆论场的过度关注,可以说是危机公关的高效率,但也是在捂住消费者的嘴。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,不让消费者张口说话的品牌,也可能让消费者失去张口喝茶的欲望。
想要走的更远的霸王茶姬,除了在商业上学习成功案例之外,或许也该听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。